三大電信運營商發布年報 IDC機架總數達134.3萬
近日,各大企業年報陸續公布,IDC圈發現,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經過一年的發展,算力規模顯著增加,布局日趨完善,數據中心機架總量達134.3萬。
中國移動:算力規模達到 8.0 EFLOPS 對外可用機架46.7萬
2022年,中國移動全年營業收入達到人民幣9,373億元,同比增長10.5%,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8,121億元,同比增長8.1%。得益于5G應用、移動云、數字內容、智慧家庭等業務的快速拓展,包括個人市場新業務、智慧家庭增值業務、政企市場行業云、IDC等的數字化轉型收入達到2,076億元,同比增長 30.3%。
財報顯示,中國移動在2022年持續優化算力網絡布局。在算網基礎設施方面,“4+N+31+X”(4: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成渝等4 個熱點業務區域,N:國家樞紐節點 10 個數據中心集群內規劃的超大型數據中心,31:各省規劃超大型數據中心,X :各地市級數據中心及匯聚機房)集約化梯次布局優化,對外可用 IDC 機架達到 46.7 萬架,凈增 6 萬架;云網協同方面,中國移動云專網骨干網直連局向達到 508 個,累計投產云服務器超 71 萬臺,凈增超 23 萬臺。根據中國移動《2022年可持續發展報告》,其算力規模達到 8.0 EFLOPS,2022年凈增 2.8 EFLOPS。
據悉,中國移動目前一方面在“東數西算”節點的數據中心集群內增節點、補規模,另一方面在地市級數據中心加快老舊機房配套資源改造。
綠色低碳方面,中國移動已實現對全網各類數據中心、核心機樓、重要匯聚機房及高能耗基站等超過 9,800 個局站的能耗集中監測和分析,2022年新建大型、超大型數據中心PUE不超過 1.3;全網 44 個超大型數據中心實際運行 PUE 平均降幅超過 4%。
中國聯通:全年算力投資124億元 IDC機架規模36.3萬
2022 年,中國聯通營業收入實現 3,549.4 億元,同比增長 8.3%,其中,主營業務收入實現 3,193.5 億元,同比增長 7.8%。凈利潤實現 166.5 億元,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實現73.0 億元,同比增長 15.8%。
2022年,中國聯通完善“5+4(核心)+31(省級)+X(本地 / 邊緣)”多級架構,加強骨干網時延領先及多云聯接優勢,全年算力投資達到 124 億元。在170個城市實現“一城一池”,MEC 節點超過 400 個;IDC 機架規模達到36.3萬架,規模超千架的數據中心覆蓋 23 個省;多云協同行業領先,骨干傳輸時延行業最低,內外部云池連接達到 336 個。
中國聯通在財報“重大在建工程項目變動”部分列出了2021 年中國聯通中原數據基地二期DC7 配套工程,2019 年中國聯通重慶市分公司水土IDC 三期新建工程,2021 年中國聯通陜西西安數據中心二期 3 號樓機電及配套工程,2018年中國聯通廊坊云數據中心新建 DC14、DC15、DC16 機房樓工程,2021年中國聯通河南鄭州數據中心(中原基地)三期土建工程等十個數據中心項目。
綠色節能方面,中國聯通未在年報和可持續發展報告中介紹數據中心相關數據,只披露2022年通過包括在數據中心使用減碳技術,研發減碳新產品等措施,實現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當量12萬。
中國電信:擁有700多個數據中心 51.3 萬IDC機架
2022 年,中國電信營業收入4,750 億元人民幣,同比增長 9.4%,天翼云收入達到人民幣 579 億元,同比增長 107.5%,網絡安全服務收入達人民幣 47 億元,同比增長 23.5%,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人民幣 276 億元,同比增長 6.3%,
2022年,中國電信同樣聚焦“東數西算”樞紐節點加大布局,目前擁有700 多個數據中心和 3,000 多個邊緣 DC,IDC 機架達到 51.3 萬架,機架利用率超過 70%,繼續保持“IDC 資源在國內數量最多、分布最廣”,同時建設數據中心互聯網絡,AZ 間時延小于 1ms。
云資源方面,在京津冀、長三角、粵港澳大灣區、成渝等區域中心節點,打造天翼云 4.0 自研多 AZ 能力,“一城一池”覆蓋超過 240 個城市,邊緣算力節點超過 800 個,為用戶提供高效集約、超低時延分布式云服務,2022 年新增天翼云算力 1.7EFLOPS,算力總規模達 3.8 EFLOPS,同比增長 81%;
綠色低碳方面,中國電信通過:①采用定制化高性能服務器等手段提升算效,②應用各類節能新技術提升數據中心和電信機房能效,③加快 AI 技術在移動基站和老舊機房的節能應用等多種措施,實現年節電超過6億度。